聚焦主业、剥离非主业,这既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任务,也是秦川机床越来越坚定的发展之路。
日前,秦川机床发布公告,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.3亿元,资金将用于创新基地项目、新能源汽车领域滚动功能部件和乘用车零部件建设项目、复杂刀具产业链强链补链赋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等。聚焦主业、迈向“新”(新能源)“高”(高端数控)是此次定增的最大特点。
与之相对应的是,秦川机床把与主业关联度不高、支撑性不强的下属企业,列入“压减”工作清单。截至6月底,秦川机床累计完成“压减”下属企业43户。
“一增一减”显示了秦川机床向主业集中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决心。
“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、经营成本不断上升,曾经有一段时期,秦川机床看到市场上哪个业务赚钱快,就想办法去做,结果因为自身是‘门外汉’,产品没有竞争力,止不住亏损。”秦川机床战略发展总部相关负责人说,“这几乎是国企的一个通病。企业规模上去了,但大而不强。时间一长,那些非主业就来反噬主业。”
从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强调针对工业母机、高端芯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我省把数控机床产业链列为23条重点产业链之首,设立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,再到产业链下游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、市场对中高端机床需求旺盛等,秦川机床顺势而为,聚力主业创新。
8月22日,秦川机床精密数控磨齿机装配车间,伴随着精密机床运转的嗡鸣声,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地调试设备。“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飞速发展,我们的订单也很饱和。”秦川机床本部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,“但这些新用户对变速器转速要求越来越高,我们要不断加强创新才能满足需求。”
事实证明,要占领价值链高端,必须拥有技术优势、品牌优势,而这些优势的形成离不开企业“聚焦主业”并在某一个领域中深耕。
2020年以来,秦川机床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,坚决退出非主营业务,心无旁骛聚焦主业。在秦川机床制定的发展目标中,价值链构成非常明晰:到“十四五”末,秦川机床销售收入中,机床主机占50%,高端制造占20%,核心零部件占20%,智能制造及核心数控技术占10%。
深耕主业,提高核心竞争力,秦川机床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。原先公司机构复杂、权责不清、冗员过多、人浮于事。比如“分厂制”,每个分厂都有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、采购等职能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什么都做,但什么都做不好。2019年,仅液压件分厂就亏损1800万元。改革后分厂变成车间,只负责生产,销售职能交由公司专业平台负责,液压类产品销售一举扭亏。
与此同时,秦川机床启动干部制度改革,180名干部竞聘上岗,占企业管理人员总数的38.46%,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24人。80后、90后中层干部比例逐年提升,干部平均年龄比改革前“年轻”4岁。为鼓励创新,秦川机床对研发人员推行“宽带薪酬”,拉大薪酬浮动范围;对一线及管理岗位职工实行“星级员工”薪酬考核制度,打破“平均主义”。2021年,秦川机床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7%。
改革后,秦川机床向数控机床高端领域寻求突破: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vmc40u高速立式五轴加工中心,是我国第一台运动加速度达到2g的高端数控机床,能够满足汽车、医疗工程等多个领域关键部件加工需求;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对磨齿机床进行迭代升级,开发新一代齿轮磨床原型机。2021年秦川机床开发新产品和改进重点产品161项。
作为上市公司,秦川机床已从前几年“披星戴帽”到去年营业收入进入盈利模式、荣获省国资委年度综合考评a级企业。“秦川机床通过建立‘能者敢揭榜、善者勇挂帅’等擂台比拼机制,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,使其成为企业做精做优做强的制胜法宝。”8月23日,秦川机床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严鉴铂说,“我们将坚定不移对主业深耕细作、久久为功。”